跳到主要內容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
網頁導覽
:::
首頁
藏品查詢
分類瀏覽
English
首頁
> 藏品資訊
:::
男子長袖短衣
編號
編 目 號
:
AT000074
主題
分類1
:
服飾
分類2
:
服裝
名稱
登錄名稱
:
上衣
中文 名稱
:
男子長袖短衣
族語名稱
:
南部稱?itung,北部稱?ivuk或kava(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[第5卷]p260)
-數量-
單 位
:
件
數 量
:
1
套件說明
:
Male Sleeve Jacket
所屬族社
所屬族群
:
排灣族
材質
主材質分類
:
織品
尺寸/度量
長
:
479
mm
寬
:
1296
mm
其他測量值
:
袖長410mm/ 袖寬180mm。
外觀描述
顏色
:
藍、紅
型制/特徵描述
:
藍布製,帶袖,對襟,開叉,襟上裱花布,具五個帶鈕
原件與否
:
原件
功能/意義
功能
:
服裝的主要功用,在於遮體、保暖、裝飾,而在社會階級制度嚴格的民族中,更有具體顯示社會地位的功能。大體上,臺灣山胞的服飾在其各族內,均能或多或少地象徵穿著者的身份地位。例如泰雅族的勇士,在戰鬥舞蹈和凱旋祝祭時所著的服飾,便有別於日常和非勇士的服裝,這種特殊的衣飾,主要的用意就在表彰其武功成就及社會地位。 就製作服飾的材料而言,臺灣山胞各族在最初都是以自製的手織麻布、樹皮布,以及山羊皮、鹿皮等獸皮裁製成衣,後與漢人接觸,才與漢人交易而得毛、棉色線等,再與自製材料混織,遂形成現今所見各式各樣且多彩絢麗的服裝
使用者
:
男用
使用方法/時機
:
男衣短僅至腰部,領子於胸前中央相合,附有公母紐及紐扣,袖子為圓筒形。Kuvulj、paliljau兩番,袖長至掩蓋手腕,穿上後將袖口反折,且袖端內面施有刺繡,反折時即見繡紋露出 (見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[第5卷]p.260)。
-備註-
備 註
:
原登錄為不明族,後依卡片上資料更改為排灣族
藏品描述
描述
:
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「排灣族男子長袖短衣」(館藏編號AT000074),採自於高雄州恒春郡頂加芝來社(Tjuqaciljai)。為排灣族南排灣群 (Parilarilao)男子穿著之長袖短衣,南排灣語稱為tjaivavaw a kava。
本件衣服為藍色棉布剪裁而成的一件對襟圓領長袖短衣,係受漢式服飾影響的形制。以白色棉布於領口處緄邊以及作為領子後方之內襯,於前襟處貼縫一對黑色棉布為底的長方形繡片,繡片上以紫、橘紅、白色線繡有縱向相連鎖鏈形紋、短橫條形紋及細小成對的X形紋,邊緣處以白棉布緄邊。同樣的繡片圖案亦貼縫於兩袖口內側,在衣身左、右兩側下方開叉處以紫、白兩色繡線緄邊。另在前襟處縫有五對白、紫兩色之棉繩紐帶,部分紐帶斷裂,且衣身褪色,細觀衣身褪色範圍線條,推測因長期摺疊收納後又曝曬於日光下所造成。
排灣族的男子長袖短衣,中、南部排灣族以對襟樣式為主,北部排灣族有的則加縫一片長形右襟片的樣式,此與鄰近的魯凱族服飾形制相近。排灣族因社會階級制度關係,表現在衣飾文化中,平民穿著素面服飾,唯有頭目及貴族能穿著華服並施以代表其身份地位之專屬圖案。本件服飾特色在於袖口外翻時,可顯露出袖口內側的刺繡圖案。
此種形制之服飾由於衣身較短,因此排灣族男子穿著時,皆會裸露出腹部。通常下身穿著膝上短裙,盛裝時則加後敞褲並戴披肩、佩刀,頭戴獸皮製頭環或帽子。
回上頁